首页 > 资讯 > 正文

观潮教案详案_《观潮》教案

2023-03-21 07:41:12 来源:互联网

1、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观潮》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相关资料图)

2、  教学目标

3、  指导学生掌握疏通课外文言文大意的方法;

4、  帮助学生养成课外文言文阅读的好习惯;

5、  激发学生阅读课外文言文的兴趣;

6、  教学准备

7、  学生先交流关于学习课外文言文的意义和困惑,以便课前交流;

8、  2准备好周末作业;印发关于疏通课外文言文技巧的学案资料;

9、  做好教学课件

10、  一、导入新课

11、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进行课外文言文专题训练一个半月了,大家是否想过:究竟我们学习课外文言文有何重要意义呢?

12、  (学生思考)

13、  何映瑶:因为这对于我们今后的语文学习奠定一个厚实的基础;

14、  章 帆:因为能激发我们的爱国的热情;

15、  师:没错,课外文言文中蕴含了丰富的知识和人生哲理,这是我们了解中国几千年优秀的文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所以,我们要加强课外文言文知识的学习,积累语文素材,提高我们的文化文学涵养。

16、  师:既然如此重要,那么,同学们在学习课外文言文的过程中,有没有碰到比较棘手的困惑与难题呢?

17、  叶幸然:我觉得最难的就是怎样停顿语句;

18、  李雅倩:我觉得最困惑的一点就是很多的闻言词汇不太理解;

19、  林纪川:我想,最大的障碍就是怎样理解文言文的大意。

20、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其实,我们如果能够将课外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的话,也就是说,最大的困惑就是怎样疏通理解课外文言文的大意,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疏通课外闻言文言文的大意。

21、  二、以例文《范仲淹有志于天下》来教学

22、  师:首先,请同学看到所印发的资料《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大家先一起来大声地朗读一遍,注意速度稍微慢一点。

23、  (学生齐读,老师事后进行字音订正与朗读评价)

24、  师:请根据课文自由地进行一次大意的翻译,特备是将不懂的地方进行标记,方便待会进行解答。

25、  学生:出声地进行翻译,动笔标记字词等疑难问题,然后提问:

26、  何嘉敏:请问老师:参知政事是什么意思?

27、  师:这是古代的一种官位名称,可以直接翻译就行。

28、  刘泓鑫:“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怎么理解?

29、  师:也就是说在天下人快乐之后再快乐,“也”字是语气助词,无需翻译出。

30、  师:其实,在翻译过程中总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下面老师教会一点方法给大家,请先看到学案资料,并同时打开课件进行讲解。

31、  (学生看幻灯片资料并及时做笔记)

32、  师:基本方法两个:直译和意译。○1直译法(常用)对号入座,直接翻译的方法○2意译法 根据大意进行礼节性翻译,一般是针对于特殊句式,如倒装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就采用意译的方法,否则,翻译出啦很别扭。

33、  师:在具体翻译过程中需要用到下列具体方法:简称为六字真经

34、  留(古今同义的、人名、地名官名等)

35、  删(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如“也”)

36、  补(单音节词换双音节词、补省略的主语等)

37、  换(古今异意、通假字等)

38、  调(调换语序,如倒装句等)

39、  变(灵活变通的意译法)

40、  师:同学们看看课文《范仲淹有志于天下》,我们找出一些具体的实例来学习这几种方法,先请同学们找出能够直接保留的例子:

41、  学生:范仲淹、邓州、参知政事等等

42、  师:说得很好,这些人名、官名等就可以直接保留翻译,你无需知道邓州具体指那里,你就指导是一个地名,这样,它至少不会对你的理解造成障碍。

43、  师:再找出一处用“删”的方法来理解的例子?

44、  何映瑶:刘泓鑫刚才提到的“后天下之乐而乐也”中间的那个“也”字就是。

45、  师:其实,翻译当中用得最多的还是“补”的方法,也就是说将古代的单音节字词补充成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字词,请同学们到课文当中去找找。

46、  麦致豪:“家贫无依,少有大志”可以理解成:家庭贫穷没有依靠,少年时就有远大的志向,这就是用“补”的方法来翻译的。

47、  师:以上三种方法用得最多,至于“调、换、变”的方法就比较少点,同学们根据定义去学会运用就可以了。

48、  三、运用以上方法来疏通理解《狡猾的蝙蝠》

49、  师:刚才我们大家已经通过课件资料和文段的实际运用锻炼来学习了一些关于疏通课外文言文的方法和技巧,下面我们再来通过一篇文章《狡猾的蝙蝠》来巩固提高。

50、  师:首先,请大家先大声地齐读一遍课文,注意朗读的节奏停顿。

51、  (学生齐读课文,之后,老师及时地就朗读进行点评)

52、  师:请同学运用我们刚才所学过的方法技巧来疏通这个寓言故事。尽量地采用直接翻译的方法。

53、  (学生自行地翻译课文,并标记出有疑难问题的地方)

54、  师:请同学们来交流一下刚才翻译的情况,尽量说到:那个地方运用何种方法进行

55、  翻译的。

56、  陈镇艺:“麒麟”等三种动物的名称都直接保留就行

57、  黄靖忠:“凤责之曰”中的“责”意思是责怪、责备,运用的是将单音节字词补充为双音节的字词。

58、  邓绮琪:“吾有足,属于兽,贺汝何用?”一句中的“吾、汝”的意思是:我、你,这里运用的是将古今异意的字换成现代汉语中词语。

59、  欧阳焕:“如今世上恶薄”的“恶薄”怎么理解呢?

60、  师:可以理解为险恶败坏的意思,这里需要根据上下文来进行理解性翻译,也就是说需要自己的灵活变通,以此来理解句子的大意。刚才同学们都说得非常好,但是我们也要知道:并不是光靠以上的“六字真经”的翻译方法就可以完全解决课外文言文的疏通理解的,这还需要我们要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会一些关于课外文言文的阅读理解的良好的习惯。

61、  师:同学们要记住老师的话:学习除了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技巧之外,还需要养成

62、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习课外文言文而言,需要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老师给大家用四句话来简单概括:敢于挑战,学会猜测,加强积累,注重停顿。

63、  学生:老师,请您具体给我们解释一下这四句话的深刻含义。谢谢!

64、  师:课外文言文肯定是有一定难度的,有难度的肯定就需要我们去挑战,首先必须要有勇气,如果一碰到课外文言文就感觉难或苦不堪言,这从心理上就失败了,所以,先要有一颗去挑战困难的心态;其次,在一篇课外文言文中,大部分是我们能够理解出来的,但是也肯定有一小部分是需要我们去结合学过的知识和上下文进行合理化的猜测,这其实也是很有以一定的事情。当然,也并不是说通过今天一节课就能够帮我彻底解决问题,这需要我们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加强文言文的字词积累,多去朗读,并注意朗读的节奏停顿,因为停顿节奏的正确将在不同程度上决定着你对这各句子的正确理解。

65、  四、教学总结

66、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大家一起学习了关于怎样疏通课外文言文大意的方法指导,我相信一定会给大家的课外文言文的学习带来较大的帮助,当然,在今后,我们还需学习关于怎样来断句、怎样揣摩文言文中心等相关的训练,总之,希望同学们学会老师所教给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多去钻研探索,加强积累,更多地了解我国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

67、  【教材分析】

68、  《观潮》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制第7册第一组的一篇课文,本组课文以“大自然的魅力”为主题,为我们编选了4篇课文,本篇课文叙述的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有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壮观和雄伟。

69、  课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文中作者不但运用比喻的手法直接描写了潮水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气势和声威,还从观潮人数之多,热情之高间接的反映了大潮的奇特,使人读后不禁由衷的发出了“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自古以来的天下奇观。”编选本篇课文的意图有二,一是使学生通过阅读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奇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二是引导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象画面,并通过品味关键词句、重点段落,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70、  【学情分析】

71、  对于刚步入四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虽然对于写景文章有初步的认识,但他们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其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上还是存在较大的难度。此外,钱塘江大潮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较难感受体会其奇特、壮观的景色,这就要求教师创设好情景,设计好句子理解的坡度,激发学生的想象,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感知大潮的奇特、壮观、雄伟。

72、  【教学目标】

73、  通过联系上下文、查阅相关资料,学会“潮、称、盐”等13个生字,认识“罩、屹、鼎”等7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屹立、若隐若现、山崩地裂、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词语。

74、  通过“三读(读准、读通、读懂)”,自主学习,乐于朗读,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4自然段。

75、  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理解体会词句的含义。

76、  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奇特、壮观,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受到自然美的熏陶,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77、  【教学重点】

78、  引导学生在入情入境的阅读中,体会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奇特壮观。

79、  【教学难点】

80、  体会文中的有关词句,想象课文描写的大潮的景色。

81、  【教学方法】

82、  情景教学法、以读代讲、读议结合法、理解想象法、

83、  【教具准备】

84、  多媒体课件

85、  【课时准备】

86、  2课时

87、  【教学流程】

88、  第一课时

89、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90、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说说哪个景点给你留下印象最深。

91、  今天呀,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去领略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伸出你们的手,与老师一起书写课题。齐读课题。(板书:观潮)

92、  “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词语中都有”观“字,意思一样吗?快查查字典,看看分别是什么意思。

93、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阅读XX,形成阅读期待,为下文的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94、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95、  引导初读:请同学们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课文,在读的过程中,边读边想,作者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什么。

96、  检查生字词:以学生已有的水平为起点,在学生自读、相互交流的基础上,教师相机点拨。提醒“蒙”字中间的短横不要丢掉,“薄”字不能写出左右结构,“昂”字下半部分的左边不能加点。

97、  播放视频:同学们,你们想亲眼看看这奇特壮观的钱塘江大潮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98、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教师引导学生自主与文本进行对话,给学生留下宽松的、自由的阅读时间和阅读空间,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文本,理清课文脉络。

99、  三、重点研读,感受奇特美景

100、  本环节紧紧围绕“你看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这样一个核心问题(奇观)进行教学。

101、  同学们,刚刚录像里潮水的景色,咱们课文里也有,赶紧翻开课本,自由默读课文5自然段,画出你认为文中哪些描写潮水的句子特别喜欢,你就把它画出来,先自己读一读,一会再请同学来展示。

102、  ①学生先自我尝试

103、  ②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评价。

104、  ③教师范读,全班齐读。

105、  全班分小组展开讨论,两组寻找“你看到什么”,两组寻找“你听到什么”。

106、  根据学生的交流,相机点拨下列词句的理解

107、  ⑴讨论交流,你听到了什么:隆隆的响声,闷雷滚动、山崩地裂、颤动、风号狼吼

108、  ①通过师生模拟雷声“轰隆隆”体会理解“闷雷滚动”。

109、  ②展开想象,说说怎样的声音,才会让你感觉到天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10、  ⑵讨论交流你看到了什么:人声鼎沸、横贯江面、白浪翻滚、奔腾西去、漫天卷地

111、  ①学生交流想象潮水来临时人们的心情,表演人们的动作,从而理解“沸腾”、“人声鼎沸”:如果你此时就站在江边,看着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你等待已久的大潮出现了,你的心情怎样,你会怎样做?结合你现在的感受再来读读。

112、  ②出示对比句:学生对比交流。

113、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战马飞奔而来。

114、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115、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116、  ⑶小组互评,相互补充,加深体会感受。

117、  ⑷引导再读:刚刚我们从全班的合作交流中,我们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这奇特而又壮观的大潮,钱塘江大潮真不愧是天下奇观啊,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两段话,再次感受这震撼人心的美景把。

118、  设计意图:用各种形式引导学生多读,让学生读懂,读通,读熟,读得有情有趣,读得津津有味。既能帮助理解,又能帮助记忆。让全体学生用具体生动的表演来体现对“沸腾”这个词的理解,然后又从这一情境中巧妙地引出另一个词语“人声鼎沸”,从概念到形象,又从形象到概念,这样学词语学生印象深刻,理解正确,也便于今后运用。

119、  创设情境,运用词语

120、  ⑴引导: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两段话里有很多非常优美的词语,你们喜欢吗?想要积累它们吗?下面听老师说意思,你们猜词语,看谁掌握,反应最快。

121、  ①形容人的说话声,喊叫声,欢呼声,如锅中之水,一片沸腾。(人声鼎沸),你能用它说一句话吗?

122、  ②风和浪都很平静—

123、  ③形容水面辽阔,远处和天似乎连接在一起——

124、  ④形容同时出发,同时前进——

125、  ⑤山上的岩石和土壤塌下来,地也裂开来,形容声音很响很响——

126、  ⑵积累词语,单单知道意思还不行,还要学会运用呢,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应用一下把,假如你是一个小记者,现在你就在钱塘江边,你要报道这样一个天下奇观,你会怎么说?

127、  设计意图:本环节复习词语的办法要求学生根据词义说出词语,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对词义的理解;同时又采用小记者报道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真正内化知识,升华感情。

128、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29、  师生交流学习本课后的感受体会。

130、  出示作业自助餐:

131、  ①喜欢积累的你,背诵课文4自然段,并抄一抄,背一背文中你认为优美的词、句语。

132、  ②喜欢交流的你,向你的爸爸妈妈简单介绍钱塘江奇特壮观的景色。

133、  一、教材分析:

134、  这是一篇十分优美的写景的文章,描写了被成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文章分为四个自然段,先总写,然后从“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三个方面具体刻画了钱塘潮的雄伟壮观,有声有色,有景色的正面描写,也有观潮人的侧面烘托,是很好的进行朗读训练的文章,同时,也是进行写景类文章.写作训练的典范。

135、  二、设计理念:

136、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的目的。基于此认识,我创设了“为钱江潮制作音乐风光解说片”的学习环境和探究主题,促使学生积极地研究课文,理解、收集、整理、运用有效信息,最终达成问题解决。

137、  三、教学目标:

138、  基础目标:

139、  小组合作,制作音乐风光解说片,凭借问题情境解决,感受钱江潮的壮观,展现钱江潮的壮观,从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140、  进行朗读训练。

141、  发展性目标: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培养合作、交往的能力以及信息检索、处理、重组、应用的能力。

142、  四、教学重难点:

143、  重点:充分利用网络优势,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在实践活动中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感受钱江潮的壮观。

144、  难点:能把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有效地筛选、整理、并整合成具有学生思维特色的导游词。

145、  五、教学过程:

146、  (一)、情境导入,让学生走进文本。

147、  播放录象,教师进行充满感情的介绍: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

148、  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潮声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呢?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说得真不错,这篇课文的作者在他眼里的钱塘又是怎么样的?自由读课文,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特点的词语。

149、  你们认为哪个词是“元帅”?(板书:天下奇观)理解奇观。

150、  (二)、师生交互,让学生感知文本。

151、  多么壮观的钱塘江大潮,作为一个浙江人,我们为之感到骄傲和自豪,现在有很多的国内外游客慕名而来,我们是不是应该尽一尽地主之意,为他们做一下导游。

152、  自由选择一个自然段,同时可以上网浏览图片。你准备怎样介绍,可以边看图边介绍,也可以通过读来介绍。

153、  师生交流,品读。

154、  在这个环节,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朗读来体会钱塘江来前的平静、美丽,来时的汹涌、雄伟,去时的余威未减。同时,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等词义,体会作者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

155、  (三)、成果展示,让学生体验文本。

156、  在有了图片和课文中的这些内容以后,你还想在你的解说词中加如写什么?

157、  我的感受。

158、  (1)结合课文中描写人物的句子。

159、  (2)鼓励学生谈出自己的感受:注意安全,感到自豪等等。

160、  还可以加入一些音乐。

161、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挑选一个方面在网上制作解说词。

162、  交流反馈。

163、  (四)、拓展延伸,让学生超越文本。

164、  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家乡有着太多太多这样的壮观景象,回家后上网收缩有关内容,制作成幻灯片,将举行一次宁波江东中心业余小导游的竞选活动。教师提供有关搜索网站。

165、  一、课题:观潮

166、  二、教材分析:

167、  本课是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作者记叙了观赏钱塘江大潮时所见所闻的景象,说明它确实是天下奇观。课文按照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退之后的时间顺序记叙的,重点描写了潮来之时潮水的壮观景象;从声音和样子两方面写出了潮水的宏伟气势。阅读这篇课文可以使学生了解钱塘江的有关情况,激发热爱自然,探索奥秘的情趣。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词句,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作为最后一组课文的学习,要综合运用以前学到的阅读方法来学习,有意识地检查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168、  三、教学目标:

169、  1.学会11个生字及相关的词语,特别是文中的四字词和成语。

170、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4自然段。

171、  3.能综合运用以前学到阅读方法学习本课,使阅读能力进一步提高。如:分清文章的主次;边读边想画面,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172、  4.学习作者按时间顺序记叙事物的写作方法。

173、  5.通过学习课文,激发起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174、  四、教学重点、难点:

175、  体会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能够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

176、  五、教学时间:

177、  2课时

178、  六、教法学法:

179、  以读为主,读中想象,读中悟情。

180、  七、课前准备:

181、  学生收集钱塘江大潮的图片、资料,教师制作大潮景象的课件。

182、  八、教学过程:

183、  (一)导入新课

184、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我们这个学期的第一课《观潮》,齐读课题,这篇文章描写的是钱塘江大潮。谁了解它,能把课前收集的资料向大家说说吗?

185、  放映大潮录象,配上进行曲音乐,学生尽情地观赏。

186、  看完之后,谈谈你的感受。

187、  想知道课文是用什么语言描写这宏伟景观的吗?那就读读课文吧?

188、  [说明:导入的设计,利用录象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然后谈观后感,接着问:想知道课文是用什么语言来描写这种景象的吗?这样就能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189、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190、  1.我们看到课文分成几个段落?

191、  五个。

192、  2.为什么要分成五个段落呢?

193、  课文是总分的结构,第一段是总起的段落,提出天下奇观。第二段讲潮来前,第三段第四段讲潮来时,第五段讲潮头过后。

194、  3.再读课文,理清课文线索。

195、  快速浏览或默读课文,这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哪些部分是详细,哪些部分是略写。

196、  按事件发展顺序来写,详写在潮来时,其他的都应该是略写。

197、  [说明:语文教学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所以,初读课文后,要对课文形成整体的印象。]

198、  (三)学习重点部分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象。

199、  1.默读4自然段,画出描写大潮的句子。

200、  2.展示自己画的句子,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

201、  指名读,补充读,齐读。

202、  3.再默读或小声读这些句子,说说,读着读着你仿佛看见了什么画面。

203、  4.把想到的画面说给同学听,用自己的语言说,尽量用上书上的重点词:闷雷流动、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横贯江面、白浪翻滚、白色城墙等。用多媒体投影这些词语。

204、  5.指名说,评说,补充说。

205、  [说明:这一环节的设置,主要学习用边读边想画面的阅读方法读懂课文,并把想到的画面转换成口语,又进行了语言训练。落实了新课标的精神,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能力要在具体实践中训练才能形成。]

206、  6.品味课文语言。

207、  同学们,你们读了课文,能把想象到的画面说得这么好,除了你们的聪明才智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课文的语言美。

208、  现在请你们再读读自己觉得美的句子,怎样读才能把你感觉到的美有感情地读出来。再说说觉得这个句子美在哪里。

209、  读完后品读,评读,全班一起读,充分感受语言美,形象美。

210、  7.学法总结。

211、  ⑴边读边想画面,把想到的画面说一说。

212、  ⑵品味好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213、  (四)学习潮来之前,潮退之后部分。

214、  课文除了潮来之时部分写得美,潮来之前和潮退之后也非常美,选择你喜欢的一部分学习,用刚才的学习方法。

215、  1.找出喜欢的好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边读边想画面。

216、  2.展示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喜欢(或说说想到的画面)。

217、  (五)总结谈话。

218、  1.同学们,钱塘江大潮是世上少见的伟大奇观,今天我们见识了祖国这么神奇、壮观的自然景象。你心中一定有一种情感在涌动,能不能用语言来抒发一下你心中的情感呢?(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219、  学生抒情。

220、  2.在体会作者表达方面,你能向课文学习什么?

221、  (六)作业:

222、  1.抄写课文生字、词语,按音序写。

223、  2.抄写文中的四字成词,并自选两个词语造句。

224、  3.背诵4自然段。

225、  4.根据课文描述,画一幅大潮图画。

226、  九、设计说明

227、  语文学习目标,是多维的,是立体的,不仅有知识与能力的目标,还有过程与方法的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所以,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自己觉得美的句子,受到美的熏陶与感染。三维目标实现的最终途径还是读,各种形式的读,默读、朗读、快速读,边读边想象等,并把自己读的感受与同学交流、讨论,遵循课标的这些精神、理念,本课教学设计的最大特点就是入情入景地读,动心动情地读。

228、  教学目标

229、  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30、  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231、  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3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33、  教学重点难点

234、  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

235、  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体会当时人们的心情。

236、  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提高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237、  课前准备

238、  多媒体课件。

239、  搜集反映钱塘江大潮的文章和图片。

240、  教学时数

241、  2课时

242、  教学过程

243、  第一课时

244、  一、 直奔“潮”,整体感知

245、   释题知“观潮”。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过了课文,着而的“潮”,就是指钱塘江大潮,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246、   入文理解“观潮”

247、  (1) 导入:钱塘江大潮是我国的一大自然景观,现在就让我们随着作者一同走近它、触摸它、观赏它!

248、  (2) 读文。请大家快速地读通课文,读准字音。找到文中具体告诉“我们观潮”的时间、地点、事情的这一句。

249、  A 这里的“这一天”和“这里”分别指的是什么?你能联系上下文改一改,自己试者说一说吗?

250、  B “据说”怎么讲?自古以来堪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今天“我们”这些人亲眼目睹了,究竟是否与“据说”的一致呢?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课文,想一想。

251、  二、 品位“奇”,感觉奇观

252、  师:你认为“天下奇观”奇在哪里呢?

253、   边默读课文边用“??”画出最能感受到大潮“奇特”的语句。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汇报)

254、   重点品读“潮来时”的“奇”:壮观、奇特。

255、  课件出示:

256、  *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257、  *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件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258、   学生读句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259、  师:此时此刻,你心中最想说的是什么?眼看潮水就要来了,带给你的感受又是什么呢?(适时引导学生联系“闷雷滚动,一条白线”的情景谈感悟。

260、   精读第4自然段,立体赏“奇观”。

261、  (1)范读,朗读感受:这时,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62、  (2) 提高学生咬文嚼字口评“奇”

263、  A 潮水的长 师:你懂得“横贯”的意思吗?用自己的话告诉大家,好吗?

264、  B 潮水的高 师:想象一下“白浪形成白色城墙”这样的场面。(“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既有声又有形,极为恰当生动地说明后浪涌前浪,一排刚过一排又紧接着,说明气势大,速度快,给人以势不可挡之感。又如“白色城墙”色形兼具地说明浪高,直立向前推,可见潮水是汹涌而来。这不是一般的浪,是罕见的浪,潮也是罕见的潮。)

265、  C 潮水的气势猛 、声音响

266、  “起头并进、浩浩荡荡”,你能想象得出那是怎样的一种场面吗?再加上“山崩地裂”的声音,那时的潮水又该是一种怎样的气势呢?

267、  (3)这三句话能调换顺序吗?为什么?(由远及近,点拨“移“字的精妙)

268、  过渡:同学们谈得真不错,那么钱塘江大潮真正到来的这一刻是不是与刚才大家想的一样呢?下面请大家欣赏这惊心动魄的一幕吧!

269、  (4)欣赏课件。

270、  (5)品读回味。

271、  师:欣赏了潮水来临之际的壮观,令我们不得不佩服作者的遣词造句之功,我想大家也能受到了感染,把这雄伟壮观之势读出来。

272、  (6)启发学生与文本、作者、大自然的对话。

273、  师:如果你就站在大潮面前,你会想些什么?会怎样做呢?

274、  (7)美读升华:你能把自己对钱塘江大潮的理解和感悟读出来吗?

275、  (8)配乐朗读4自然段。

276、  自主品读“潮去后”的“奇”

277、  (1)读了之后,你觉得更“奇”的体现在哪些情景里,哪个词语里?

278、  (2)适时点拨感悟“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义及其景象。

279、  (3)“恢复”一词能去掉吗?为什么?(联系全文)

280、  品读“潮来前”的“奇”。

281、  (1)过渡:钱塘江大潮未出现时,江面是很平静的,平时的钱塘江本来就美,也有大潮出现。但“观潮日”这一天的潮就最奇特了,所以人们对这一天的到来翘首相盼。

282、  (2)引读:带着期盼的心情,读好句子。

283、  三、深悟“奇”,回归整体

284、  激情:我们仿佛来到了钱塘江边观赏了一次大潮,钱塘江大潮以它的壮丽、雄奇令我们叹为观止,真不愧为“天下奇观”。名不虚传!让我们再次跟随作者,再次感受“观潮”中的美、壮、奇吧!

285、  第二课时

286、  一、读文,理清层次,分段训练

287、  回忆:上一节课我们品位了那“天下奇观”带给我们那壮观的景象和奇特的感受,相信大家还历历在目!还记得一开始大家读了4自然段后,你们发现这里都是写什么?5自然段又各写了什么?(分小组读段落)

288、  点拨时间词,尝试分段。

289、  引导:第二自然段写“潮来前”,第三、第四自然段写“潮来时”,第五自然段写“潮来后”。二至五自然段具体地讲写人们观潮前后的情景和大潮的壮观,学生易掌握,难点在于二至五自然段与第一自然段的关系,第一自然段是概括地讲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与下文是先概括后具体的关系。

290、  二、积累,课外拓展

291、  钱塘江大潮壮观的景象形成与当地的地形有关吗?(出示有关资料)

292、  钱塘江涌潮:因受太阳、月球引力影响和地球自转的作用,海面会出现潮汐,这是普通现象。然而钱塘江的潮涌却分外壮观。特别是每年秋分时节,农历八月十八日前后潮势更加汹涌,当年苏东坡有“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的感叹。钱塘江的潮汐之所以特别大,除了因为这时太阳、月亮、地球都在一条直线上,海水受到的引力最大的原因之外,还有独特的原因。

293、  钱江涌潮,出现在我国浙江省杭州湾钱塘江入海处附近,因属海宁市,所以又叫海宁潮,钱塘江入海口呈喇叭形,江口大而江身小。起潮时,海水从宽达100公里的江口涌入,由于两岸逐渐狭窄,湾内水面固之迅速提高,出现涌潮,加上钱塘江流出的河水因受潮水阻挡难于外泄,反过来又提高了湾内的水位,加强了潮势。钱塘江口横丰一条巨大的沙坎,潮水涌入时受到沙坎阻挡,速度减慢,而后面的潮水又迅速涌上来,后浪推前浪,潮头也越来越高。另外,浙江沿海一带夏秋季节常刮东南风,风向与潮水方向大体一致,这也助长了潮水的声势。

294、  海宁县盐官镇东南一段河塘,是近代的观潮圣地。这里建有观潮台、观潮亭和镇海塔。江面只有两三公里宽,潮势最盛,潮头并列一线,有“海宁宝一线潮”之称。海潮涨入江口之后,因南北岸势不同,渐成二段。南段速度,经段速度慢,当南段荡回与北段汇合时,潮头相撞,声如山崩地裂。盐官镇东8公里的八堡最官观赏此景。海潮西进,撞上伸入江心的丁字坝时,怒涛惊坚,碎作泼天大雨,潮头反窜塘岸,为“返头潮”。距盐官镇12公里的老盐仓是观赏此景的佳点。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以盐官观潮的人如潮涌。这时潮头最高时可达3.5米,潮差可差8~9米。

295、  寻找比喻句,感悟用法之妙。(5处,相机点拨比喻句的样式。如:好像、犹如、形成。)

296、  自主积累:自选感兴趣、欣赏的精彩语句。

297、  选作题

298、  A 编写广告语。

299、  B 通过网上图书馆搜集一些图片或资料。

300、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咏赞钱塘秋潮的千古名句。千百年来,钱塘江以其奇特卓绝的江潮,不知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本文记叙的就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课文结构清楚,层次分明。在文中,作者不但运用比喻、形容、衬托等方法直接描绘了潮水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情状和声威,还从观潮的人数之多、热情之高间接地表现了大潮的奇特,使人读后不禁发出由衷的赞叹: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自古以来的“天下奇观”!

301、  课前学情

302、   查阅有关潮汐、潮汛的资料,合作搜集钱塘江的大潮的文章或者图片,互相交流学习,了解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

303、   读读P5页的“资料袋”,了解钱塘江的秋潮。

304、  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预习课文,补充暑假的预习本(含自己认为难写的生字)。

305、  教师:PPT

306、  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 3.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307、  4.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308、  教学重难点: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潮的神奇壮观,教学难点是体会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

309、  课时

310、  安排2个课时

311、  第 1 课时

312、  教学环节师生教学活动设计意图

313、  一、初步谈话,理解课题

314、  (5分钟)读第一组课文的导语,问学生:这个单元是一组关于什么内容的文章?自然奇观。今天,我们一块儿来学习第1课:观潮。ppT课文写的是哪儿的潮?钱塘江在我们祖国的浙江省,远离你们可爱的家乡——广州有好几千里。如果说广州的白云山举世闻名,那么浙江的钱塘江大潮就可称为“天下奇观”了。(板书:天下奇观)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词语中都有一个“观”字,这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查字典)

315、  理解“观”----“奇观”——“天下奇观”词语的意思。理解“观”“奇观”“天下奇观”词语的意思。(词语教学)

316、  让学生养成查字典的习惯

317、  二、检查预习,反馈交流

318、  (15分) 交流预习情况:多音字“号”,“薄”,“称”;难写的生字:笼罩,蒙,昂

319、   学生预习时的疑难问题

320、   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自己再把课文读一遍,一边读一边想,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学生自读课文)

321、  板书:

322、  天下奇观 (景象)

323、  号,称,薄 总写潮的壮观— 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

324、  笼,罩,蒙,昂 (1) (2) (3-4) (5)重视预习;整体感知;了解文章结构和写作顺序,重写第4段;初步介绍写作方法(不仅知道写什么,还要知道怎么写的)

325、  三、读通课文,理解关键词语

326、  (20分)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327、  A、(据说;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江边(文中的第一幅图);笼罩,薄雾,屹立,若隐若现,人山人海,昂首东望等)

328、  B、闷雷滚动,人声鼎沸,风平浪静,水天相接(写声音)

329、  C、白浪翻滚,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山崩地裂(写形状和声音)

330、  D、漫天卷地,风号浪吼,号,恢复

331、  边听边读(悠悠课堂,情景动画)课文读流利,读顺畅

332、  理解并且积累重点词语

333、  板书设计1. 观 潮

334、  天下奇观 (景象) (看)

335、  号,称,薄 总写潮的壮观— 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

336、  笼,罩,蒙,昂 (1) (2) (3-4) (5)

337、  作业布置 参考第17页,家听课文中的四字词语。(2号课文本)

338、   熟读第1课,背诵第4段。

339、   字贴第1课。

340、  第 2 课时

341、  教学环节师生教学活动设计意图

342、  一、复习导入,听读词语课堂练习本,两组词语,当堂检查,一个学生在小黑板上写,两组词语对比,你发现了什么?(一次性听多个词语,听一遍。)

343、   表声音:闷雷滚动,人声鼎沸,风平浪静,山崩地裂,风号浪吼

344、   表形状:白浪翻滚,齐头并进,浩浩荡荡,漫天卷地复习巩固,积累词语。

345、  训练学生的注意力,分类词语盘点

346、  二、研读4段,突破重点细读课文,想象画面。

347、  (1)默读第4自然段,思考:大潮来时,江面上出现了哪些惊心动魄的景象?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到惊奇?边读书边想象画面,在课文中适当批注。

348、  (2)同桌或合作小组内交流,说说大潮来时的声音和形态。

349、  (3)全班交流,教师点评,并出示相关课件加深感受。(两个视频)

350、  2.领悟表达方式。

351、  (1)画出描写大潮来时声音的词句。说说这些词句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352、  (2)比较句子。

353、  ①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战马飞奔而来。

354、  ②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355、  ③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356、  3.熟读背诵。

357、  再读从大潮来时到潮头西去这一部分,边读边记忆大潮的变化过程,练习背诵。想像说话,创意表达

358、  注重积累和运用,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

359、  指导朗读

360、  (第一句把意思说完整了;第二句写出了颜色和数量;第三句更具体地写出了大潮发出的巨响和浩大的声势)

361、  三、创设情境,运用语句;小训练《黄》第七题,当堂讲评。

362、  老师说词义,学生说成语(口头练习);填空。ppt读写结合,运用词语

363、  板书设计1.观潮

364、  闷雷滚动 一条白线

365、  潮来时 天下奇观 !

366、  山崩地裂 一堵水墙

367、  作业布置 认真完成《黄》第1课。

368、   摘抄默写第4段和自己喜欢的其他句子,写写体会。(读书笔记本)

369、   结合第9页资料袋的内容和图片预习熟读第二课。查找有关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资料。

370、  一、初步谈话,理解课题

371、  师:今天,我们一块儿来学习第23课:观潮。课文写的是哪儿的潮

372、  生:(齐答)钱塘江大潮。

373、  师:钱塘江在我们祖国的浙江省,远离你们可爱的家乡——云南有好几千里。如果说云南的石林举世闻名,那么浙江的钱塘江大潮就可称为“天下奇观”了。

374、  (板书:天下奇观)

375、  师:“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词语中都有一个“观”字,这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

376、  生:“观潮”的“观”是“看”的意思。“天下奇观”的“观”……

377、  师:快请教一下字典,查查是什么意思。

378、  (学生)

379、  生:“奇观”的“观”是“景象”的意思。

380、  师:那么“奇观”的意思呢

381、  生:“奇观”就是奇特的景象。

382、  生:“奇观”就是奇异的景象。

383、  师:谁能说说“天下奇观”的意思。

384、  生:“天下奇观”就是世界上奇妙的景象。

385、  生:“天下奇观”就是天底下奇异的景象。

386、  师:回答正确。

387、  [“观潮”和“天下奇观”都有一个“观”字,但意思却不相同。教师及时抓住这个“观”字,让学生,不仅理解了“观”的意思,而且有利于学生养成的习惯。在理解词语的过程中,先理解“观”字,再理解“奇观”,最后理解“天下奇观”,由字到词,一层进一层,显得很扎实。]

388、  二、检查预习,反馈交流

389、  师:昨天,你们回家预习了课文,自己再把课文读一遍,一边读一边想,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390、  (学生自读课文)

391、  生:作者先写潮来之前,再写潮来之时,最后写潮过之后。

392、  三、观看录像,感受情景

393、  师:学得真不错,你们对钱塘江大潮一定很感兴趣吧有没有见到过

394、  生:(遗憾地摇摇头)没见过。

395、  师:别遗憾,我呀,把这大潮给录下来了,想不想看

396、  生:想。

397、  师:我们就一块儿来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一下这一天下奇观。

398、  (学生看钱塘江潮录像,不时发出惊叹声。)

399、  四、突破重点,指导朗读

400、  师:刚才录像里潮水的景象,咱们课文里也有,在哪儿呀

401、  生:课文4自然段。

402、  师:自己读读4自然段,你觉得那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你特别喜欢的,就努力地把它读得精彩些,待会儿读给大家听。

403、  生:(自由读)

404、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学生可以读得更加主动,更加投入,也更加有兴趣。]

405、  生:我特别喜欢这个句子。“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406、  师:读得不错。白线“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气势越来越大,你的心情越来越……

407、  生:激动。

408、  师:读出这种感觉来。

409、  生:(齐读)

410、  生:我特别喜欢这个句子。“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411、  师: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多么壮观!你们能读出壮观的感觉吗

412、  生:(分组比赛读)

413、  生:(齐读)

414、  [用各种形式引导学生多读,让学生读懂,读通,读熟,读得有情有趣,读得津津有味。既能帮助理解,又能帮助记忆。]

415、  生:我特别喜欢这个句子。“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416、  师:喜欢这句的举手。

417、  (学生全体举手)

418、  师:(举手)再加上我一个,我也特别喜欢。多精彩的语句呀!不过,要把它读好还真不容易。你们在下边也再准备一遍,待会儿我们来比赛,看谁把这种雄伟的气势给读出来了。

419、  (指名学生个别赛读,教师加以鼓励,并与学生一起为朗读进步者、优秀者鼓掌。)

420、  师:你们读得真不错,能让我试试吗

421、  (学生高兴地点头叫好。教师朗读这一句。学生热烈的掌声响起。)

422、  师:谢谢鼓励,该你们了,让我为你们喝彩,行吗

423、  (学生有感情地齐读)

424、  师:棒极了!

425、  [教师转变角色,作为学生的一员共同参与学习。改变一种形式进行朗读示范,使学生感到亲切,融洽了师生感情。加上适时地对学生进行鼓励,使学生愿读、乐读、爱读,极大地激发起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426、  生:我特别喜欢这句。“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427、  师:闪雷滚动的声音是什么样儿的谁来学学看。生:轰隆隆隆……

428、  师:还学得真像,雷的声音比较的沉闷,我们一起学学看。

429、  生:(一齐模拟)轰隆隆……

430、  师:这声音作者用哪个词来形容

431、  生:闷雷滚动。

432、  师:课文中用这个词语来形容潮水的声音,用得多形象啊!我们一块儿来读读这个句子。(学生齐读)

433、  师:读得真好,再来一遍,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学生闭眼齐背)

434、  [熟读后紧接着让学生背诵,强化一下记忆,将课文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

435、  生:我特别喜欢这一句。“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436、  师:人群又沸腾起来。看到那条白线,人们怎么沸腾的咱们来演演看,好吗

437、  生:好!

438、  师:准备,开始!

439、  生:(跳着,叫着,挥舞着手,有的喊:“噢!”有的喊:“快看,潮来啦!”)

440、  师:沸腾了!刚才这场面还可以用一个词形容,就在这个自然段里。

441、  生:(齐答)人声鼎沸。

442、  师:来,我们读出这种沸腾的感觉来。

443、  生:(齐读)

444、  [让全体学生用具体生动的表演来体现对“沸腾”这个词的理解,然后又从这一情境中巧妙地引出另一个词语“人声鼎沸”,从概念到形象,又从形象到概念,这样学词语学生印象深刻,理解正确,也便于今后运用。]

445、  师:把出现白线和白线横贯江面这两个句子连起来读读。

446、  生:(齐读)

447、  师:这些语句写得多精彩!正如课文提示中所说,作者把钱塘江的"大潮写得雄伟壮观,有声有色,使人如临其境。

448、  五、听听读读,体会顺序

449、  师: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

450、  师:听老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

451、  师读生听:

452、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大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453、  生:(动笔在练习纸上填写)

454、  (),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455、  (),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456、  (教师用投影打出一位学生的作业,集体反馈校对。)

457、  师:发现没有,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潮水的

458、  生:作者从远到近描写潮水。

459、  师:是啊!作者由远及近地观察,随着位置的转变和时间的推移来描写潮水的变化。来,王老师和你们一块儿读读这段话,再来体会一下。

460、  (师生齐读这段话)

461、  师:现在,我只留下括号中的词语,你还能说出刚才那段话吗

462、  (学生自由准备背诵)

463、  师:能行的起立!

464、  生:(全体起立)

465、  师:真有信心!给你们配上录像好吗

466、  生:(兴奋地点头)

467、  师:配着录像,让我们带着对钱塘江大潮的无限赞叹之情来背诵这些描写潮水的精彩语句。

468、  生:(有感情地看录像背诵)

469、  师: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

470、  [先读后背,先扶后放,先分解再综合,最后学生水到渠成,很轻松地将这一段课文背诵下来。这样达到了及时将学到的精彩的语言积累起来的目的。]

471、  六、创设情境,运用语句

472、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个自然段里,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

473、  生:想!

474、  师: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老师语音刚落,就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

475、  (学生跃跃欲试)

476、  师:形容人的说话声,喊叫声,欢呼声,如锅中之水,一片沸腾。

477、  生:人声鼎沸。

478、  师:风和浪都很平静——

479、  生:风平浪静。

480、  师:形容水面辽阔,远处和天似乎连接在一起——

481、  生:水天相接。

482、  师:形容同时出发,同时前进——

483、  生:齐头并进。

484、  师:山上的岩石和土壤塌下来,地也裂开来,形容声音很响很响——

485、  生:山崩地裂。

486、  师:形容气势很大——

487、  生:(一时说不出,有个别学生答“白浪翻滚”,师提示“浩浩荡荡”)

488、  [这个复习词语的方法有两个特点。一是根据词义说出词语,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对词义的理解;二是用比赛的形式,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89、  师:谁来当小老师,带着大家把这些词语读一遍。

490、  (学生纷纷举手)

491、  师:都想当老师,那看来只有我当学生了。

492、  生:领读,师跟读。

493、  [教师领读,学生跟读,天经地义。可是王老师却让学生当老师,自己当学生!学生既然都会读,而且愿意领读,那就不妨自己来作学生。这种别出心裁的形式,得到的效果可能远远胜过常规的读法。这样做表面看只是一种简单的角色变换,然而从深层次分析,可以反映出教师对主体意识的深刻认识。]

494、  师:看得出,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还挺注意词语的积累,不过,会不会用了呢咱们来自我检验一下,我这儿有一段话,可是不完整,你们能不能在括号中用上今天学到的词语,使这段话表达得清楚通顺呢师出示一段话:

495、  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一浪一浪()。湖水声犹如(),海堤上尽管(),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的地方。

496、  (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讨论,然后选派一代表发言。)

497、  生: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风平浪静)。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像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一浪一浪(像千万匹白色战马)。潮水声犹如(山崩地裂),海堤上尽管(人山人海),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很远)的地方。

498、  (师生共同评价)

499、  师:这个词语用得真有水平。

500、  生:可以填一浪一浪(浩浩荡荡),一浪一浪(齐头并进)。

501、  生:可以填一浪一浪(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一浪一浪(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502、  生:可以填一浪一浪(漫天卷地地涌来)。

503、  师:真有水平,第5自然段的语句也能用了!

504、  师:“人山人海”这个词的运用有问题吗

505、  生:(思索)应该用“人声鼎沸”,因为后边写的是“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所以应该和声音有关。

506、  [这段师生共同评价非常精彩。教师没有满足于让学生填写正确,而是鼓励学生发挥聪明才智,在同一个括号内运用不同的词语,对于运用正确的予以肯定,运用错误的加以纠正。既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又发挥了教师的指导作用。]

507、  师:每个人再练习说这段话。

508、  (学生自由说这段话,进行巩固)

509、  [整个练习过程中,先让学生讨论统习,再指名个别学生交流,然后师生评讲指导,最后再让每一个学生自己练习说话。虽然整个环节占用的时间比较多,但是训练很扎实。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学习,让每一个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这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追求的目标,应该大力提倡。]

510、  师:今天,我们如临其境,观赏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我们通过有感情的朗读,理解并积累了好些语句,还学着用了用。你们学得真棒,那作者为什么还要写潮来前,潮过后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511、  第一课时:

512、  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了解钱塘江大潮潮来时的情形,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语句。熟读成诵部分语句。

513、  第二课时:

514、  二.教学目标:

515、  1.小组合作,探究课文4自然段,了解钱塘江大潮到来时的情景,体会其雄伟壮观。

516、  2.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语句,熟读成诵部分语句。

517、  3.体会作者留心观察,抓住事物特点有顺序的描写方法。

518、  三.教学重点:

519、  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句子;学会按序背诵课文。(文字序领与画面结合法)四.教学难点:感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五.教学方法:目标教学法感悟发现法引导发现法六.学习方法:小组合作(读书发现--质疑问难--组内合作--组外协作)、感悟发现法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钱塘大潮录象八.

520、  教学流程:

521、  一.激趣导入,引出壮观

522、  1.谈话,板题。

523、  2.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

524、  3.导入4自然段。

525、  4.出示学习目标。(目标教学法)

526、  二、观看录像,感受壮观。

527、  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这一天下奇观。

528、  三、小组合作,感悟壮观

529、  1.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530、  2.合作学习提示:

531、  a.你喜欢文中的那一句,为什么?你能把你喜欢的这句话读的让你们组内的同学也喜欢上它吗?

532、  b.你在学习中有什么问题,你们小组是怎样帮助你解决的?

533、  c.通过小组合作,你都学懂了些什么?

534、  3.组建合作小组

535、  4.组内合作学习(感悟发现法)5.反馈合作成果,构建全体读书感悟氛围。

536、  6.引导小组感悟。

537、  a.朗读文中描述大潮的句子

538、  ;b.课件展示描述的情景;

539、  c.引导发现大潮雄伟壮观(想象和实践表演);

540、  d.感情朗读。(引导发现法)

541、  四、听听读读,发现作者观潮顺序

542、  1.范读课文,听后练习。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听老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 师读生听: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大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543、  2.感悟发现:作者是按从远到进顺序来描写潮水的;抓住了大潮的声音和大潮的变化描述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

544、  3.齐读课文,感受壮观。

545、  五、思路引导,背诵壮观

546、  1.出示思路提示句子

547、  2.出示音乐、画面,激发背诵兴趣

548、  3.评价: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

549、  六、创设情境,运用语句

550、  1.积累词汇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个自然段里,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老师语音刚落,就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人声鼎沸、山崩地裂……)

551、  2.运用词汇看得出,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还挺注意词语的积累,不过,会不会用了 呢?咱们来自我检验一下,我这儿有一段话,可是不完整,你们能不能在括号中用上今天学到的词语,使这段话表达得清楚通顺呢?师出示一段话: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一浪一浪()。湖水声犹如(),海堤上尽管(),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的地方。 (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讨论,然后选派一代表报告)

552、  3.师生共同评价

553、  七、结束语

554、  八、板书

555、  【教学目标】

556、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若隐若现、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

557、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558、  3、学习作者按照观潮顺序记叙景物的写作方法。

559、  4、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560、  【教学重、难点】

561、  1、借助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和体会以及对课文的有感情朗读,让学生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确实是天下奇观,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562、  2、培养学生自主理解课文,表达自己感受的能力。

563、  【教学准备】

564、  多媒体PPT课件。

565、  【教学时间】

566、  2课时。

567、  【教学过程】

568、  第一课时

569、  一、释题切入

570、  1、教师背诵一首古诗《浪淘沙》引入新课的学习。

571、  浪淘沙

572、  [唐]刘禹锡

573、  八月涛声吼地来,

574、  头高数丈触山回。

575、  须臾却入海门去,

576、  卷起沙堆似雪堆。

577、  知道这首诗是写哪里的景象吗?写的是钱塘江大潮,也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观潮》。

578、  2、板书课题:

579、  观潮。

580、  (指导写“潮”字。)

581、  二、检查学生预习

582、  1、检查生字(音难字):

583、  罩、薄、沸、踮、崩、霎。

584、  2、检查全班学生掌握的情况:

585、  识字游戏(借助PPT课件完成)。

586、  三、自读课文

587、  1、读了课文,你觉得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样的?课文中用了一个词语来评价钱塘江大潮,找到这个词语。

588、  2、初步理解:

589、  天下奇观。

590、  (谈一谈你对天下奇观的初步感受。)

591、  3、再默看课文:

592、  课文哪些自然段在具体写观潮的过程。

593、  4、再读课文2~5自然段,看看课文分别写了哪些时段的景象?

594、  (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

595、  板书。

596、  5、读了课文,你觉得哪个部分的内容最能让我们感受到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呢?给大家推荐一下。

597、  既然大家都觉得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最能感受到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那等一会儿我们就把这两段重点地读一读。现在我们先读一读写潮来之前景象的段落,说说你的感受。

598、  江面:

599、  平。

600、  观潮的人:

601、  人山人海。

602、  四、精读课文三、四自然段

603、  1、接下来我们就要重点地来读一读课文中写潮来时的段落。自由读三、四自然段,找出你认为最能看出钱塘江大潮是奇观的句子,理解,读好。

604、  2、学生汇报,教师指导读书:

605、  ⑴ 理解:

606、  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607、  体会:

608、  两丈多高,六米多高。

609、  (学生体会感受壮观,用读书来表现。)

610、  ⑵ 理解:

611、  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612、  体会:

613、  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感受这种气势。

614、  体会:

615、  飞奔。

616、  (速度快。)

617、  体会:

618、  浩浩荡荡。

619、  (横贯江面,潮水奔涌。)

620、  体会:

621、  (山崩地裂。响声巨大。)

622、  体会:

623、  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624、  (指导学生读好。)

625、  3、指导学生把理解后的句子连起来读一读。

626、  肯定学生的读书,提出新的要求:

627、  要想读好,要进一步理解课文,刚才读课文的时候有没有什么发现?

628、  教师指导学生发现:

629、  “再近些”,“越来越近”。知道是作者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潮水的(从远到近)。

630、  指导学生体会该怎样读好这种变化?

631、  4、男生读、女生读。

632、  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借助读书来让听的人身临其境。

633、  读完之后学生看视频资料

634、  学生看完后,教师用过渡语激发学生对钱塘江大潮壮观的进一步体会。再读课文。

635、  5、指导学生带着这样的激情读钱塘江大潮潮头过去的段落。体会潮头过去时景象的壮观,人们都被钱塘江大潮的壮观吸引了。

636、  (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多高了。人们为什么才注意到江水已经涨了两丈多高了?刚才人们看什么去了?)

637、  6、开课的时候,我们对天下奇观有了初步理解,现在学习了课文,我们一定对天下奇观有了更深的体会,说说自己的感受。

638、  学生练习说话:

639、  理解天下奇观。说说自己的心情。

640、  7、教师介绍:

641、  钱塘奇景古已有之,感受这种雄壮。再一次地读课文的第一段,再一次品味天下奇观。

642、  8、分享感受:

643、  教师将自己阅读课文后的感受用一首小诗的形式和学生分享。

644、  五、积累好词好句

645、  〖板书设计

646、  潮来前

647、  观潮 潮来时

648、  天下奇观

649、  潮头过后

650、  第二课时(略)

651、  〖教学内容

652、  1、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653、  2、指导学生用已有的学习方法学会并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654、  3、指导学生进行练笔。

655、  教学目标

656、  1.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657、  2.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658、  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659、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660、  教学重点难点

661、  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

662、  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体会当时人们的心情。

663、  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提高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664、  预习:

665、  收集有关钱江潮的资料。

666、  读课文五遍以上,给生字注音。

667、  抄写本课字词和优美句。

668、  第一课时

669、  一、教学目标:

670、  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671、  能发挥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672、  能通过思考所提供的问题,理解长句子的意思。

673、  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674、  能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

675、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676、  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677、  三、教学过程:

678、  (一)谈话引入。

679、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680、  教师介绍: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

681、  2.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声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呢?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 )说得真不错,这篇课文的作者在他眼里的钱塘又是怎么样的?自由读课文,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特点的词语。(让学生看黑板板书)

682、  3.(板书:天下奇观)理解奇观。

683、  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天下奇观的观呢?打开字典查一查。

684、  师:很少有人能看到这壮丽的景观,你们想不想把自己了解到的说给大家听?

685、  课文中有许多形象的词语,咱们讲的时候会用到,打开书,在写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用了很多形象的词语,你动笔画一画,然后在找小组读一读。要放弃自己不成熟的想法,听取别人的建议。

686、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请查阅资料的同学介绍“潮的形成”、“潮的气势”“或观潮最佳地点”。 )

687、  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壮丽景象,第22课就写了一次钱塘江大潮的过程。 师:我有一个问题,我想问你为什么要在八月十八日观潮?

688、  (二)检查预习情况。

689、  (1)检查预习情况。

690、  ①读准多音字:

691、  闷(man)雷 薄(bó)雾 风号(háo)浪吼(hǒu)

692、  涨(zhǎng)起 颤(chàn)动

693、  ②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694、  横贯 山崩地裂 人声鼎沸 漫天卷地

695、  ③指名读课文,正音。

696、  ④同桌互读,评定等级。

697、  (2)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介绍钱江潮。

698、  (3)理清文脉。

699、  ①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700、  ②同桌交流。

701、  ③说说各段的段意。

702、  三、理清叙述顺序。

703、  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板书)

704、  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板书)

705、  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

706、  四、布置作业:熟读课文

707、  附:板书:

708、  潮来前

709、  观潮潮来时 (时间顺序)

710、  潮过后

711、  第二课时

712、  一、教学目标:

713、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714、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715、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716、  二、教学过程:

717、  (一)引入谈话。

718、  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观潮》。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

719、  (二)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720、  (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721、  1.师生交流,品读。

722、  潮来前 :笼罩薄雾 风平浪静

723、  (板书)观潮

724、  潮来时: 闷雷滚动 一条白线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725、  潮去时: 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726、  在这个环节,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朗读来体会钱塘江来前的平静、美丽,来时的汹涌、雄伟,去时的余威未减。同时,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等词义,体会作者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

727、  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板书:笼罩白雾 风平浪静)指导朗读。

728、  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感受到的?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

729、  3.小组合作学习。

730、  (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

731、  (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732、  (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

733、  4.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句独特的感悟。注意品读结合:

734、  (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板书:远 近)

735、  (2)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潮虽远,但气势已现。(板书:声如闷雷 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736、  (3)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看图片)“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看图片)(板书:白浪翻滚 山崩地裂)(看录像片断)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

737、  (4)指导学生背诵:背自己喜欢的句子。

738、  5.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读第五自然段体会。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

739、  “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指导学生朗读。(适时板书: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740、  6.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741、  (四)总结。

742、  1.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

743、  2.编导游词,然后向同学们介绍。

744、  3.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小结

745、  4.作业。

746、  (1)按一定顺序,写一个描写景物(或景观)的片断。

747、  (2)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

748、  板书:

749、  潮来前 远笼罩白雾 风平浪静

750、  观潮 潮来时 ↓声如闷雷 远处白线白浪翻滚 山崩地裂潮过后 近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751、  教学反思:

752、  2*. 雅鲁藏布大峡谷

753、  一、课前准备:

754、  搜集与有关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文字、图片。

755、  读三遍课文,给生字注音。

756、  抄写本课4个字的词12个和3句优美句。

757、  二、教学目的:

758、  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

759、  2.通过学生自学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760、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761、  三、教学重点、难点:

762、  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763、  四、教具:

764、  学习目标:

765、  理解课文内容,能结合生活实际或联系上下文体会词句的意思。

766、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4自然段,;按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

767、  通过想象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观奇特的自然景象,感觉自然之壮美和课文词句生动的表现力。

768、  教材简析:

769、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盛赞钱塘秋潮的千古名句。千百年来,钱塘潮以其奇特卓绝的江潮,不知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本文记叙的就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和壮观。

770、  课文结构清楚,层次分明。文中作者不仅用比喻、形容、衬托等方法直接描绘了潮水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情状和声威,还从观潮的人数之多、热情之高间接表现了大潮的奇特,使人读后由衷感叹:钱塘江大潮不愧是自古以来的“天下奇观”。

771、  课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江大潮的神奇壮观,难点是体会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

772、  教学块面安排:

773、  一、谈话导入,初读课文

774、  练读词语:齐头并进 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奔腾西去 漫(满)天卷地

775、  读正确,理解意思;读词语,读出味道――有气势;

776、  交谈:读读这组词,你有什么特别的感觉?脑子里出现一种怎样的情景?

777、  (千军万马 波涛汹涌)

778、  今天我们要走进号称“八月十八潮,天下壮观无”的钱塘江大潮,了解它、观赏它,感受它,相信你一定会被它吸引、被它激动的。

779、  揭题,补充:观――观看,观赏

780、  潮―― 关于大潮,你还有什么要告诉大家?

781、  读句子:课文哪句话具体告诉“我们观潮”的时间、地点、事情的句子?

782、  边读第二自然段,边正音、梳理:潮来前

783、  推测:下面的课文内容?潮来时4;

784、  潮头过后5;

785、  总结:很自然地,按时间顺序来写

786、  读正确,读流利(蒙蒙的薄雾、风号浪吼、涨、闷雷滚动);理解意思;

787、  对全文的朗读有什么想法和建议?练读。

788、  读完全文,说说对钱塘江大潮的初步印象?

789、  奇特雄壮、罕见、壮丽、壮观――天下奇观(读总起句)

790、  二、品读重点句段,想象大潮壮观景象,感情朗读课文

791、  自由读读4自然段,说说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词语(声音、态势或情状、声威):

792、  隆隆的雷声

793、  一条白线

794、  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连贯,一直从江的这边连到江的那边)

795、  白浪翻滚 两丈多高的水墙

796、  如同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797、  声音如同山崩地裂

798、  理解意思;调整顺序;边想象边说说大潮来的过程:

799、  午后一点左右――过了一会儿――再近些――浪潮越来越近--

800、  经典句子:

801、  浪潮越来越近, 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802、  那声音 ,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803、  结合插图2:还有没有比课文更好的句子,边想象边填空

804、  你喜欢哪一种写法?课文为什么这样写?

805、  品味: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 势不可挡 雷霆万钧

806、  声音――地动山摇 震耳欲聋

807、  补充跟读古文语句: “浙江之水,涛山滚屋,雷击霆碎,有吞天沃日之势。”

808、  把自己的体会、感觉通过朗读表达出来;看着插图说说

809、  看着这样壮观的景象,可以想象在场人们会有怎样的反应?

810、  怪不得千百年来吸引了那么多的人去观看。找找、数数课文中写人们观潮的句子――共7句,真多,读读,读懂了什么?

811、  ――喜欢、被吸引;衬托出大潮的壮观神奇

812、  自学第5自然段

813、  按照前面自然段对课文句子的品读,看看,这一段的哪个句子也有奇妙的表达效果?

814、  读好句子。

815、  三、追究大潮形成的原因:喇叭形地形;太阳引力

816、  四、作业:

817、  把大潮的壮观景象和形成原因讲给父母听

818、  背诵4自然段

819、  抄写、听写词语

820、  教材分析

821、  《观潮》是一篇文质兼优的写景文章。作者寓情于景,通过对农历八月十八日的钱塘江大潮雄奇壮丽,气势非凡,景观的描绘,抒发了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本文的教学,不但要使学生增长见识,学习作者的观察及表达方法,受到语文能力的训练,还要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822、  教学目标

823、  知识目标:

824、  1.积累词语,包括生字和一些常用词,如“方、倏尔、略、逝、文、溯迎、溢目、江干”等词语。

825、  2.了解我国南宋时期钱塘江潮的盛景和观潮的盛况。

826、  能力目标:

827、  1.反复诵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独立翻译课文,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828、  2.提供同题材的不同体裁的作品,引导学生比较阅读,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

829、  德育目标:

830、  本文描写了钱塘江潮的奇伟壮丽,展示了自然的不凡魅力;通过描写弄潮的民俗,展示了弄潮儿的不凡风采。学习它,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赞美自然的豪情,争做时代弄潮儿。

831、  教学重点:精彩的场面描写,精巧的结构安排。

83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了解南宋时的观潮活动。

833、  教学方法:

834、  1.诵读教学法。读—讲—读,以读代讲,以讲促读。

835、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836、  课时安排:1课时

837、  一、新课导入

838、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吗?你们可知道,大江大海不仅有风平浪静的时候,有波涛汹涌的时候,还有由于月亮和太阳的吸引力的作用,水面会发生定时涨落的现象,这就叫作“潮”。

839、  板书“潮”。

840、  一位曾亲眼看见潮水涨落的人,把他的所见所闻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841、  板书“观”。

842、  下面请你们听一听他的描绘。请你们听的时候注意:他看到的是怎样的一次大潮?按照他描述的顺序,使你在头脑中出现了几个画面。

843、  教师在音乐的伴奏下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844、  读后学生逐一回答问题。根据回答板书钱塘江大潮,天下奇观。

845、  追问:“天下奇观”的“观”当什么讲?什么叫“天下奇观”?

846、  2.简介天下奇观——海宁潮

847、  钱江涌潮从海宁角度看最为壮观。每年的中秋节前后,海宁潮潮头壁立,波涛汹涌,势如万马奔腾;云移至岸,浪卷轰雷,卷起“千堆雪”。双龙相扑“碰头潮”、白练横江“一线潮”、蛟龙脱锁“回头潮”和月影银涛“夜半潮”吸引着无数来自海内外的观光游客。为此,海宁市在每年中秋节前后,都要举办规模盛大的“观潮节”,现在已成为闻名于世的一大胜景。

848、  3.分析钱塘江潮的成因

849、  (1) 江口成喇叭形,宽处超过百里,窄处仅十里,涨潮时,巨大的海潮涌向狭窄的江面,自然形成壮观的海潮。

850、  (2)河口有巨大的拦门沙坎,潮水涌进时受阻,高掀上天,前浪受阻,后浪又到,潮水就奔腾咆哮、排山倒海。

851、  因此,观钱塘江潮水成了古今盛事。

852、  4.简介南宋观潮盛事

853、  杭州在南宋时称临安,是国都。

854、  (1)观潮地当时在临安城南,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

855、  (2)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

856、  (3)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狂热。

857、  二、作者简介

858、  周密,字公谨,号草窗,原籍济南,后迁吴兴(今属浙江)南宋文学家。宋末曾做过义乌县官等职,宋灭后不再做官,他的诗文都有成就,又能书画。著有《武林旧事》、《草窗词》、《齐东野语》。

859、  《观潮》选自《武林旧事》,是他进入元朝后所作。

860、  三、初读课文

861、  1.听朗读磁带,注意读音

862、  雷霆(tínɡ) 杨诚斋(zhāi) 艨艟(ménɡ chōnɡ)

863、  如履平地(lǚ) 倏尔(shū) 一舸无迹(ɡě) 善泅(qiú)

864、  僦赁(jiù lìn) 罗绮(qǐ) 鲸波(jīnɡ)

865、  2.划分朗读节奏

866、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tíng) ,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zhāi) 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867、  每岁﹨京尹(yǐn)﹨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méng chōng)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jì)﹨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lǚ)平地。倏(shū)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gě 无迹,仅有“敌船” ﹨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868、  吴儿善泅qiú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sù迎而上,出没mò于﹨鲸波万仞rèn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869、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qǐ ﹨溢目,四马塞sè途,饮食百物﹨皆﹨倍穹qióng常时,而﹨僦赁jiù lìn 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870、  3.字词解释

871、  既望(望,农历十五;既望,农历十六)

872、  方其远出海门(当……时)

873、  则玉城雪岭(城墙)

874、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突然;一点点)

875、  皆披发文身(画着文彩)

876、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江岸)

877、  珠翠罗绮溢目(满眼)

878、  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逆流迎着潮水;忽隐忽现)

879、  4.分为四小组,对本文进行逐段翻译。学生翻译后,教师对此进行点评。

880、  四、整体感知

881、  1.逐段分析

882、  第一自然段:

883、  (1)这段写什么?第一段写海潮的雄伟壮观。

884、  (2)《观潮》第一句说:“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885、  用渲染的手法揭示了描写对象,点明了题旨,揭示了中心,总领全文。

886、  (3)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按照什么顺序对潮来之状进行描写的?

887、  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进行正面描绘,由远及近刻画了海潮的雄伟壮观。

888、  描写角度:

889、  形:仅如银线 色:玉城雪岭

890、  声:声如雷霆 势:吞天沃日

891、  (把海潮从远方奔涌到眼前的形状、颜色、声势都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892、  描写方法:

893、  比喻、夸张(渲染潮涌之状)

894、  引用(概括上文,呼应首句,增强作者这样写的逼真感和真实性。(进一步描绘了海潮波澜壮阔的气势)

895、  第二自然段:

896、  (1)这段写什么?

897、  第二段写水军演习的精彩场面。

898、  (2)除开头仍是一句总述,水军演习写得扣人心弦,水军表演的精彩之处表现在哪里?

899、  演习船只众多——阵势变化多样——作战技艺娴熟——战斗激烈——声势浩大——撤退迅速

900、  (3)一场惊心动魄的演习,却结束在“烟消波散”的静景中,这采用的什么写法?采用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

901、  动静相衬的写法

902、  静:艨艟数百、分列两岸

903、  动:奔腾分合、乘弄标舞、声如崩山

904、  静:烟消波静、一舸无迹

905、  第三自然段:

906、  (1)这段写什么?

907、  第三段写弄潮健儿的英姿

908、  (2)第三段中哪些句子描写了壮士形象?哪些语句突出了勇士逆潮游泳的高超本领?

909、  壮士形象:披发文身; 手持大旗;争先鼓勇

910、  泳技高超:溯迎而上; 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

911、  (3)第三自然段用了哪些动词来描写吴中健儿在惊涛骇浪中所作的精彩表演?请摘记出来。

912、  “披”“文”“持”“争”“鼓”“迎”“上”“出”“没”“腾”“变”“沾“

913、  (4)你认为第三自然段中哪一句是赞叹弄潮儿本领的?

914、  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

915、  (5)作者写“观潮”,为什么要写“教阅水军”和“吴中健儿弄潮图”?

916、  作者在描写了钱塘江潮的雄伟景象之后,有浓墨重彩描绘水军演习的宏大场面和吴中健儿高超的弄潮技巧,既写了风景,又写了民俗,人借水势,水借人势,人助水势,水助人势,使两者相得益彰,巧妙融合。这样的描写,使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相互映衬,使读者如身临其境一般。

917、  第四自然段:

918、  (1)这段写什么?第四段写观潮人数之多。

919、  (2)文章第四段写观潮人众之多与上文写江潮和水上表演有何联系?

920、  观潮人群如此密集,说明江潮和水上表演是多么吸引人心,所以写观潮之盛,是为了从侧面映衬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之精彩。

921、  2.作者在《观潮》这篇散文中,绘声、绘色、绘形、绘势地描写了这一壮美雄奇的景象。全文的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观潮”的?

922、  作者从四个方面写观潮:潮来之状,演兵之威,弄潮之技,观潮之盛。作者由远而近写“潮来之状”,“演兵之威”是散文精彩的一笔,作者生动地描写了南宋水军演习的情景“弄潮之技”更让观众大开眼界。“披发文身”写弄潮儿的外形,“溯迎而上”写弄潮儿的猛勇,“出没于鲸波万仞”写弄潮儿的矫健;“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写弄潮儿的绝技超凡。最能表现“观潮之盛”的语句是“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作者以“十余里”的路途之长表现观潮场面之大,盛况空前;以“车马塞途”写看客之多;以“虽席地不容闲也”写观潮人拥挤之极。

923、  3.本文语言之所以生动而形象,主要在于:

924、  (1)能准确地运用动词。

925、  “吞天沃日”动词“吞”“沃”极有气势。“倏尔”一词表现了水军动作神速。“披”“文”“持”“争”“鼓”“迎”“上”“出”“没”“腾”“变”“沾“等动词的连用,写出了弄潮儿生龙活虎般的形象特点,表现了动态美。

926、  (2)文中善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方法。如“玉城雪岭际天而来中,“玉城雪岭”是比喻,“际天’则是夸张,“大声如雷霆”用了比喻,“吞天沃日’则用夸张,使读者对钱塘江潮的气势如同亲见,感受很深。

927、  五、布置作业

928、  1.全文背诵

929、  2.完成语文同步

930、  [教学目标]

931、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会写“奇观、农历”等14个词语。

932、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933、  3.能说出课文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

934、  4.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印象深刻的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美。【语文要素】

935、  5.读诗歌《浪淘沙》(其七),能从课文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

936、  [教学重难点]

937、  1.学习课文的描写顺序。

938、  2.能边读边想象画面,想象江潮的声音、样子,从而感受钱塘江的壮美。

939、  [教学课时]

940、  2课时

941、  第一课时

942、  [课时目标]

943、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944、  3.能说出课文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重点)

945、  4.初步了解诗歌《浪淘沙》(其七)的意思。

946、  一、激趣导入,释题,

947、  (一)阅读单元导读,明确单元主要教学目标

948、  1.出示任务:默读单元导读的两段话,借助背景图,思考:这个单元学习的是关于什么内容的课文?主要教学目标有哪些?分别用不同的符号标示出来。

949、  2.课件出示单元导读,反馈指导。

950、  3.师小结: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表现自然之美的课文,这些课文写到自然的现象、景象,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大自然不一样的美。学习时,要一边读描写的句段一边在脑海中展开想象,把想象到的画面描述出来;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品味这些描写表现出的意境,从而感受大自然的美。习作是“推荐一个好地方”,要把“好”,即推荐的理由写清楚,让同学有去游玩的兴趣。

951、  (二)导入,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952、  1.导语:那么,我们就进入这个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的学习,看看课文向我们展现的是一个什么自然景象,好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953、  2.释题。提问:题目“观潮”是什么意思?[“观潮”是观看潮水(或大潮)的意思]。根据题目,我们可以知道课文要表现的是哪种自然现象的美呢?[课文要表现的是潮水(或大潮)这种自然现象的美。]

954、  3.明确主要教学目标。通过课题,我们知道课文写的是作者观看潮水的事情,那么,作者观看的是哪里的潮水?向我们展现的是怎样的潮水?表现了这潮水的什么美呢?等我们学习了这课的生字新词,把课文读准确通顺了,了解了课文内容,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品读有关的语句就能知道了。

955、  二、指导预习,粗知课文大意

956、  (一)指导预习

957、  1.出示预习任务。

958、  (1)读课文,把会认读的字词圈画出来,借助拼音,把生字词读准。

959、  (2)思考以下问题:课文写了谁观潮?什么时候,在哪里观潮?观的是什么潮?然后用一两句话说说课文的大意。

960、  2.反馈指导:字词。

961、  (1)课件出示会认读的生字词(注音)。先通过个别指名检查等方法,指导读准生字读音,再说说哪个生字容易读错,精准指导。预设:“昂”“鼎”“崩”。

962、  (2)课件出示会写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词,复习认读。

963、  3.反馈指导:朗读。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评议是否读准确、读通顺了。

964、  4.反馈预习指导:粗知课文大意。(采用理解中读,读中理解的策略进行。)

965、  预设:

966、  问题1:课文写了我们观潮。

967、  问题2:农历八月十八这天,在海宁市盐官镇海塘大堤上观潮。

968、  问题3:观的是钱塘江大潮。

969、  课文大意:农历八月十八这天,我们在海宁市盐官镇海塘大堤上观钱塘江大潮。

970、  5.师小结:同学们做得真好。接下来,我们要继续学习,通过梳理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看看“我们”观看到的是怎样的钱塘江大潮。

971、  三、梳理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揣摩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

972、  (一)梳理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973、  1.出示任务: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从哪里到哪里是具体写“我们”观潮的,做上记号。

974、  2.反馈指导。

975、  预设:从“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到结尾是具体写“我们”观潮的。

976、  3.导语:那么,课文的第1自然段就是一个部分了。这个部分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了解。

977、  出示任务:有感情地朗读这个部分,想一想,“奇观”是什么意思?“天下奇观”又是什么意思?这个部分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978、  4.反馈指导。

979、  奇观:奇特的、难见到的事物或景象;天下奇观:世界上奇特的、难见到的事物或景象。

980、  作用:(1)总括了钱塘江大潮的特点;(2)点明“我们”所观的潮是钱塘江大潮,同时说明吸引“我们”观潮的原因。(板书:天下奇观)

981、  5.导语:那么,课文接着写了哪些内容来说明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呢?

982、  出示任务:默读课文具体写“我们”观潮的部分,想一想,这个部分的内容具体写了哪三个主要意思,用“‖”把它划分为三个部分,并概括出它们的主要意思。

983、  6.反馈指导。(采用读中汇报、汇报中读的策略进行。)

984、  部分1:第2自然段。大意:农历八月十八一早,我们来到海塘大堤观潮。那时江面很平静。(板书:江面平静)

985、  部分2:第4自然段。大意:午后一点左右,两丈多高的潮头随着山崩地裂的声响飞奔而来。(板书:两丈多高山崩地裂)

986、  部分3:第5自然段。大意:潮头过后,江水涨了两丈来高。(板书:两丈来高)

987、  (二)揣摩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

988、  1.导语:那么,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呢?

989、  2.出示任务:借助板书,同桌讨论: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990、  (预设:课文先写“潮来前”,接着写“潮来时”,最后写“潮去后”,课文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991、  四、了解《浪淘沙》意思

992、  (一)自学质疑

993、  1.导语:钱塘江大潮天下之奇观,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七),就用了28个字的一首七绝,描绘了钱塘江大潮潮涨潮落的壮美景象。我们一起来学学。

994、  出示任务:借助拼音朗读诗歌《浪淘沙》(其七);结合生活体验和课文,想一想每个诗句的意思,有不理解的词语在下面做个记号,然后向同学或老师提问解决。

995、  (1)检查朗读,以通顺、流利为标准评价指导。

996、  (2)质疑。先汇报同桌互助解决的词语,再提出还没能解决的词语。

997、  吼地:惊天吼地;触:撞击;须臾:一会儿,很快的意思;海门:江海汇合之处。

998、  (二)说说诗句意思

999、  1.出示任务:朗读《浪淘沙》(其七),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1000、  2.反馈指导。(农历八月的钱塘江潮水涌来,发出震耳欲聋的巨响,数丈高的浪头拍向岸边的山石,又反弹回来。片刻之间,潮水便向大海退去,但它所卷起的座座沙堆却留了下来,就像雪堆一样洁白无瑕。)

1001、  3.师小结:我们读懂诗句的意思,也就了解了诗的内容。那么,我们的课文中有哪些句子是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1002、  第二课时

1003、  1.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印象深刻的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美。(重点)

1004、  2.读诗歌《浪淘沙》(其七),能从课文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难点)

1005、  一、复习导入

1006、  1.课件出示会认读的字和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指名认读,齐读。

1007、  2.提问:[出示《浪淘沙》(其七)]谁能说说每个诗句的意思呢。

1008、  二、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熟读成诵,想象说话,交流感悟

1009、  (一)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

1010、  1.出示任务:[课件出示《浪淘沙》(其七)]朗读课文,然后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1011、  预设:与诗第一、二句内容相关的句子: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第4自然段全部句子;第5自然段全部句子。

1012、  (二)熟读成诵,想象说话

1013、  1.出示任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3~5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象,看看这三个自然段给我们描绘了关于钱塘江大潮的几个画面,各是什么画面,分别是哪些句子描绘的?(个体学习,四人小组交流。)

1014、  2.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1015、  (1)这三个自然段给我们描绘了关于钱塘江大潮的四个画面。

1016、  (2)这四个画面分别是:

1017、  ①潮头将来的画面;句子:午后一点左右,……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出现了一条白线。(指导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1018、  ②潮头涌来的画面;句子:第4自然段的内容。(指导感情朗读。)

1019、  ③潮头过后余波涌来的画面;句子:第5自然段第1句的内容。(指导感情朗读。)

1020、  ④潮水完全过后的画面;句子:第5自然段第3句的内容。(指导感情朗读。)

1021、  3.出示任务:在这四个画面里,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个画面?用自己的话和课文的句子说说你想象到的这个画面。注意内容符合原意,语句通顺连贯。

1022、  4.反馈指导。指名两三个学生说,用以上两个标准以及有没有用上自己的话评议;评议后个体根据评议再练说,再反馈指导。

1023、  (三)交流感悟。

1024、  1.出示任务: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想一想: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了什么样深刻的印象?这个自然段写了钱塘江大潮的什么给你留下了这样深刻的印象?尝试用有关的句子说一说。(个体操作,四人小组交流。)

1025、  深刻印象:气势宏伟非凡,景象雄伟壮丽;写了钱塘江大潮潮头的样子和潮水山崩地裂的声音;样子的句子:再近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声音的句子:那声音如同……震得颤动起来。

1026、  3.出示任务: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想一想,你是从哪些词语中读出气势宏伟非凡、景象雄伟壮丽的,用实心圆点标记出来。(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1027、  词语:“横贯江面”的“横贯”;“白浪翻滚”的“翻滚”;“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的“两丈多高”(提示:一丈约等于3.33米);“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山崩地裂”;“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028、  5.出示任务:同桌互相检查背诵第4自然段。教师再进行反馈指导。

1029、  三、了解钱塘江大潮的成因

1030、  1.出示任务:默读“资料袋”,结合“资料袋”的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钱塘江大潮形成气势宏伟非凡、景象雄伟壮丽的原因。(个体操作。)

1031、  2.反馈指导:(出示“资料袋”,学生读插图说话)能把“资料袋”的意思说清楚便可。

1032、  四、写字教学

1033、  (一)字形教学

1034、  1.课件出示会写的字,读一遍。

1035、  2.观察字形,思考容易与学过的哪个字混淆,同桌说一说。

1036、  3.反馈指导。指名说并板书,然后读一读,如“潮”与“朝”,“据”与“剧”,“堤”与“提”。

1037、  4.指名说说哪个字容易写错,会错在哪里。

1038、  点拨:“滚”,右边的“衣”字中间是个“公”字,但第二笔是点;“顿”,第四笔是竖提。

1039、  (二)写字指导

1040、  1.观察并说说字的各部件的位置,笔画的变形、退让、延伸等。

1041、  2.各写一个,反馈评议。按评议对照修改,然后每个字再写两个。

1042、  [教学板书]

1043、  一、天下奇观

1044、  二、江面平静(潮来前)

1045、  三、两丈多高(潮来时)

1046、  山崩地裂的声音

1047、  四、两丈来高样子:横贯翻滚(潮去后)

1048、  出现白线

1049、  飞奔而来

1050、  风号浪吼

1051、  [教学反思]

1052、  《观潮》一文是本册书中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我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单元导语,明确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紧接着,我以指导学生预习的方式,了解课文大意,揣摩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顺应新部编教材的编排,我以课后习题中的古诗《浪淘沙》(其七)为切入点,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想象说话,落实本课“通过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的语文要素,顺利完成了语文要素与人文主题的双线教学要求,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美中不足的是,由于学生地理知识储备不足,在结合“资料袋”说钱塘江大潮的成因时,只有少数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原因。

1053、  [教学目的]

1054、  1.读懂读通文章,积累一些文言词句。

1055、  2.整体把握文章,学习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1056、  3.品读赏析文章,感受其自然美、人情美。

1057、  [教学重点]

1058、  目标①

1059、  [教学难点]

1060、  作者映衬手法天衣无缝的运用。

1061、  [教学时间]

1062、  一课时

1063、  [教学过程]

1064、  1.导入新课。

1065、  诗仙在《将进酒》中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国有句

1066、  俗语叫“水到东海不回头。”可钱塘江的水则不然,每年八月要趁良辰美景从东海回

1067、  趟娘家,她回来时,气势非凡,真是天下最雄伟壮观的景象,从皇帝到平民百姓,都

1068、  要先睹为快。

1069、  钱塘江观潮,历史悠久。有文献记载的就有两千多年,为宋朝时最盛。现在观潮

1070、  在浙江海宁,但在宋代,观潮胜地却在临安,就是今天的杭州市。南宋定都西安,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都要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表演,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

1071、  2.认读。

1072、  (1)读准字音。

1073、  艨()艟()倏()泅()舸()雉()

1074、  溯()僦()绮()溢()

1075、  (2)读懂词义。

1076、  ①同义词释义联读。

1077、  略:略不相睹()略不沾湿()

1078、  虽:虽席地不容闲也()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1079、  皆:皆披发纹身()皆出酒食()

1080、  既而:既而渐进()既而儿醒()

1081、  ②生词释义点读。

1082、  珠翠罗绮溢目________________倏尔黄烟四起_____________

1083、  方其远出海门________________

1084、  ③通读句子,指出其修辞方法。

1085、  a.出没于鲸波万仞中()b、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1086、  3.研读。

1087、  (1)本文作者采用分镜头摄影的笔法,分别写了涨潮、水战、弄潮、观潮的盛况。按“自然美”和“人情美”的板块,将文章分为两部分,第一段自然美,第2——4段人情美。从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的角度,可将文章分为两层,第1——3段正面描写,第4段侧面烘托。

1088、  【教学理念】

1089、  【识字学词教学目标】

1090、  一、初读课文时的识字教学

1091、  (一)字音教学

1092、  (二)字形教学

1093、  (三)生词教学

1094、  二、精读课文时的词语教学

1095、  (一)片段一对大潮的描写

1096、  3-4自然段,作者描写了大潮到来时的情景,请找出表达“远听潮声-大潮初现-近观大潮”作者感受的主要词语。

1097、  指导想象:先引导学生依据文字描述从声、形两个方面去想象。再用挂图或多媒体丰富想象。

1098、  (1)远听潮声,作者好象听到什么?看到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1099、  (2)大潮初现,作者听到什么?看到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1100、  (3)近观大潮,作者看到什么?听到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1101、  (对词语的理解,要引导学生运用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和结合挂图等直观方法展开想象,从而把词语具象化、感性化、语境化,从而达到真正的理解。)

1102、  创设情境,运用语句。

1103、  修改导游词: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响声。过一会儿,大潮出现,很快,离我们近了。再近些,浪更高了。浪潮越来越近,浪会更急,声音会更响。

1104、  要求:把导游词说具体,尽量用上课文中的词语。

1105、  (在运用中理解,是词语教学的有效方法。)

1106、  (二)片段二:对观潮人的描写

1107、  课题是《观潮》,这就告诉我们,课文不仅写大潮,还描写观潮的人群。默读课文,把描写观潮人群的词语找出来,想想从中体会什么。

1108、  学生默读、画句。

1109、  展开想象,体会观潮人的心情。

1110、  (1)在等待观潮时,人们怎么等待,你体会到什么?(从“昂首东望”可以体会人们焦急等待大潮涌来的心情)

1111、  (2)在远听潮声时,人们有什么表现?你体会到什么?(从“人声鼎沸”可以体会到人们远远听到潮声的激动心情)

1112、  (3)大潮初现,人群又出现怎样的变化?你体会到什么?(从“人群沸腾”可以体会人们看到大潮初现的激动心情)

1113、  (4)“人声鼎沸”“人群沸腾”两个词语可以互换位置吗?为什么?(“人声鼎沸”侧重于“声”,即人们互相传告”;“人群沸腾”,表现人们看到大潮到来时欢呼雀跃的情景,既有“声”,又有“形”,所表达的激动程度有区别,位置不能互换。

1114、  (《观潮》,既写“潮”,又写“观”。教学中不能忽略对描写观潮人的词语的理解。这也体现了教学的精细处。)

1115、  教学目标:

1116、  认知目标:

1117、  认真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了解钱塘江大潮在“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不同景象及特点,从而认识到钱塘江大潮是汹涌澎湃的天下奇观。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潮汐”的成因及相关知识。

1118、  情感目标:

1119、  使学生在钱塘江大潮的震撼中,陶冶身心,从而激发学生对钱塘江大潮、乃至祖国的大好河山、锦绣风光的无比热爱。

1120、  技能目标:

1121、  引导学生能深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段。学着按时间写作的办法仿写片段《雷雨》。

1122、  教学重点:

1123、  1.使学生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澎湃、雄伟壮观。

1124、  2.理解并主动积累课文中生动优美的语言,并读出感情。

1125、  教学难点:

1126、  1.使学生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澎湃、雄伟壮观。

1127、  2.仿写一个片段《雷雨》。

1128、  教学时间:

1129、  1课时

1130、  教学过程:

1131、  一、导入:

1132、  1.同学们,爱旅游吗?哪些地方的景象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133、  2.大家能用平时积累的语句来描绘这些令自己难忘的景象,真不错,老师也积累了一段与大家一起分享。师深情背诵课文第三段。

1134、  3.出示课题,齐读。

1135、  二、整体感悟:

1136、  1.同学们听了老师的诵读,对钱塘江大潮留下了什么印象?

1137、  2.请同学们也来读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划出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反复读读,推荐给同桌。

1138、  3.师按学生回答归纳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

1139、  4.交流学生喜欢的语句,及时纠正读音。并让学生说喜欢的理由。

1140、  三、精读课文:

1141、  1.钱塘江大潮为什么会被称为“天下奇观”。(并板书)我们一起去看看。

1142、  2.指名读课文第二段,你读懂了些什么?师归纳板书:江面平静,人山人海、昂首东望。

1143、  3.“望”字在课文里除了看,还有一层意思——等着、盼着。该怎样读读人们的这种心情?出示图片“江面平静”,配上音乐,学生自己读读。

1144、  4.交流读,引导学生抓住“横卧、笼罩、屹立”等词把当时的气氛读出来,注意及时请学生评价朗读的情况。

1145、  5.师生对读,请学生体会朗读成功的原因,总结学法。

1146、  理解重点词句。

1147、  读出人们的心情。

1148、  选折合适的音乐。

1149、  6.自由读读第三段,在学习小组中按学习方法自学课文。

1150、  7.交流理解的词语,并读读该句句子。

1151、  8.师归纳板书:闷雷滚动,出现一条白线,人声鼎沸、沸腾。

1152、  9.重点交流“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的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象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抓住比喻,理解“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等词

1153、  10.体会人们的心情。板书。配乐诵读,学生自由选折音乐,组成小组读读。

1154、  11.集体学习课文最后一节师生对读。

1155、  四、拓展、探究

1156、  1.关于钱塘江大潮,你还想了解些什么,引导学生网上学习。并试着向外国游客介绍一下“你眼中的钱塘江大潮。”并把自己的观点介绍具体。

1157、  说话练习:“钱塘江有着( )的大潮,( )。

1158、  2.仿写《雷雨》

1159、  出示媒体“雷电交加”的景象。

1160、  出示要求:运用恰当的语句写出雷雨的气势。

1161、  五、回家作业:

1162、  1.想象雷雨前、雷雨后的景象,把短文写完整。

1163、  2.收集世界奇特景观的资料、图片。

1164、  教学目标:

1165、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

1166、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167、  3.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1168、  4.学习作者按照观潮顺序记叙景物的写作方法。

1169、  教学重难点:

1170、  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1171、  【教学准备】

1172、  课件

1173、  【教学课时】

1174、  第一课时

1175、  课前准备:

1176、  学生朗读课文,将视频传送至班级微信群,布置学生观看钱塘江大潮视频。

1177、  【媒体应用说明:本环节教师通过微信收集课前相关的资料,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的方式参与到教学中来,使教学环节提前到课前,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

1178、  教学过程:

1179、  一、激情导入

1180、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江山如画、风光秀丽,你一定去过许多旅游胜地、大山名川,今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追逐一场水的盛宴。

1181、  板书:观潮 (指导书写“潮”)

1182、  (齐读课题。)

1183、  【运用希沃中的汉字功能学习“潮”。】

1184、  二、预习入手,了解学情

1185、  1、昨天回家都预习了吗?读课文了吗?老师把检查的权力交给大家:

1186、  出示学生预习时的朗读视频,引导学生认真听,运用班级优化大师进行点评。

1187、  检查生字读音情况:

1188、  课文读过了,生字词语一定难不倒大家。

1189、  课件依次出示词语:

1190、  依旧 笼罩 薄雾 蒙蒙 霎时 横贯 恢复

1191、  (3)检查多音字情况

1192、  【运用希沃动画功能,色差功能检查生字词。】

1193、  (4) 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吗?

1194、  相机出示思维导图:

1195、  潮来前 潮来时 潮过后

1196、  (5)游戏:找出描写声音的词语。

1197、  【运用希沃课堂活动中的超级游戏,进行辨认。】

1198、  三、朗读感悟、发展语言

1199、  1.课文中哪些自然段描写了潮来时的壮观景象呢?

1200、  2.自由练读三、四自然段,找出描写潮水的句子,边读边思考,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把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 (学生练读。)

1201、  3.学生汇报:

1202、  根据学生汇报情况依次出现课件内容:

1203、  出示课件内容一:

1204、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1205、  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闷雷滚动”的声音是什么样的呢?板书:闷雷滚动

1206、  【运用音频,让学生听听闷雷的声音,感受潮来时的声音之大。】

1207、  作者用“闷雷滚动”形容潮水的声音,真是太形象了。我们一起读出大潮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雄伟气势。 (学生齐读。)

1208、  出示课件内容二:

1209、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1210、  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什么?东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人们是怎样沸腾的呢?我们一起来表演看看。

1211、  (学生用欢呼、尖叫等各种声音来表示。)

1212、  板书:一条白线

1213、  这就是沸腾,课文中还有一个词语能形容这种场面,能找到吗?

1214、  能读出这种沸腾的感觉来吗?

1215、  指名读,齐读。

1216、  出示课件内容三:

1217、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1218、  白线“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气势越来越大,你的心情越来越……

1219、  板书:横贯江面

1220、  【让学生展开想象,在黑板上拖曳图片,感受一条白线逐渐拉长变粗的过程,相机理解“横贯”。】

1221、  读出这种感觉来。

1222、  出示课件内容四:

1223、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条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1224、  你从这句话中又感受到了什么?两丈多高优多高?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多么壮观!你们能读出壮观的感觉吗?

1225、  板书:白色城墙

1226、  分男女比赛读。

1227、  出示课件内容五:

1228、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229、  你为什么喜欢这句话?这样写好在哪里?

1230、  板书: 白色战马 山崩地裂

1231、  喜欢这句话的举手。老师也喜欢,多精彩的语句呀!要读好它还真不容易,下面我们大家再准备准备,待会来比比赛,看谁能读出这种气势。

1232、  指名读,评价鼓励。

1233、  师:你为何把山崩地裂读得那么重呢?

1234、  生:因为这体现了潮声很大。

1235、  师:声如山崩地裂,形如白色战马。还有哪位同学也想读?(指名读)

1236、  师:让我们一起感受这壮观的景象吧!(生齐读)

1237、  师:你们入情入境的朗读让我仿佛(播)看见了这白浪翻滚飞奔而来的情景,听见了这千军万马奔腾的声音(播放声音)。那一浪推一浪的样子(播),让你想到了什么?

1238、  生:那气势活像千军万马发动进攻时,马不停蹄、势不可挡、排山倒海的情景。(理解齐头并进)

1239、  师:你和作者想到一块儿去了。

1240、  小结:这些语句写得多精彩!正如课文提示中所说,作者把钱塘江的大潮写得雄伟壮观,有声有色,使人如临其境。

1241、  4.出示钱塘江大潮视频,边看边想,你想起了课文中那句描写潮水的句子。

1242、  这样壮观的大潮是怎样形成的呢?

1243、  【运用动画功能,放大镜功能,明白潮水形成的原因。】

1244、  6、练习背诵:

1245、  这么优美的词句,这么精彩的段落,你们愿意将它背下来吗?

1246、  你可以根据板书背诵,也可以根据这些表示描写顺序的提示语来背诵,老师还可以提供录像帮助你背诵……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背诵。

1247、  自由背诵,指名背诵,根据录像背诵。

1248、  7、提示语练习背诵:

1249、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 )。顿时( )。过了一会儿,( )。那条白线( )。再近些,( )。浪头越来越近,( );那声音( )。

1250、  【运用图层,进行提示背诵。】

1251、  五、拓展作业1、把潮来时的景象讲给爸爸妈妈听。

1252、  2、收集有关钱塘江的文章、图片,准备下节课与同学交流。

1253、  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254、  一、教学目标

1255、  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沸腾、横贯江面、齐头并进、奔腾、漫天卷地、依旧、恢复”等词语。

1256、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

1257、  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语句的含义。

1258、  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1259、  二、教学重难点

1260、  重点:

1261、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1262、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4自然段。

1263、  难点:

1264、  (1)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词句的含义。

1265、  (2)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1266、  第一课时

1267、  一、教学目标

1268、  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1269、  结合第一幅图片展现大潮风光,了解观潮的盛况。

1270、  二、教学重难点

1271、  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1272、  通过观潮者的表现体悟观潮盛况。

1273、  三、教学过程

1274、  (一)激趣导入

1275、  昨天老师看到一幅美丽的画卷,今天老师把它请进课堂,一起来观看。它有个名字叫:观潮(出示课题)

1276、  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1277、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278、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难懂的词语做上标记。

1279、  同桌间互相检查。

1280、  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读了一遍课文后都有答案了吗?

1281、  (三)再读课文,深入感悟

1282、  自由读2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1283、  假设你就是图片中的观潮者,此时你看到了什么?

1284、  『1』指导朗读句子(美的感受)

1285、  『2』当时你的心情怎样?(焦急)

1286、  『3』做解说员介绍

1287、  设疑引思

1288、  读到这儿,老师不禁想问,为什么大家都那么想去观潮呢?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下还坚持,等着、盼着?(天下奇观)

1289、  (四)小结

1290、  这天下奇观是以怎样的姿态展现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1291、  第二课时

1292、  一、教学目标

1293、  从声音与形态的变化两方面,体会到潮的壮观。

1294、  边读边记忆大潮的变化过程,练习背诵。

1295、  二、教学重难点

1296、  分别能找出大潮声音与形态变化的词语。

1297、  结合词语体会潮的气势雄伟与壮观。

1298、  通过反复阅读从中体会观潮人的惊喜之情。

1299、  三、教学过程

1300、  (一)细读课文,想象画面

1301、  默读4自然段,思考:大潮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1302、  (气势雄伟、壮观、难忘、凶猛……)

1303、  你又是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气势雄伟、壮观呢?

1304、  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壮观)

1305、  你能壮观的读一读吗?

1306、  指导朗读。

1307、  适时发问:这是从声音方面描写大潮,这两段中还有哪些语句也是从声音方面来写的?

1308、  当闷雷滚动时,人们——

1309、  当响声越来越大时,人们——

1310、  (二)看谁本事大,能看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些描写给连接起来的。待会儿,请你把看到的词语写下来。

1311、  感悟发现:作者是按从远到进顺序来描写潮水的;抓住了大潮的声音和大潮的变化描述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

1312、  (三)讲读最后一段

1313、  潮退了之后的景象

1314、  (四)全课小结

1315、  经过同学们的认真学习与观察,我们把这幅美丽的图画看完了。来,把掌声送给自己。

本文[高级伪原创标题]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上一篇:【天天聚看点】地坛医院北楼病房正式启用
下一篇:深圳2宗工业用地成功出让!银星集团2.23亿摘得光明地块|天天热点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精彩推送
社科